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既不是中文核心期刊,也不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就是一普通的省级期刊。一个带有地名的期刊 大都是省级期刊。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目前不是,2015年能不能是还不确定,还未出目录。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对晋升有用吗
经过查询,该刊是有正规CN号:44-1419/R和ISSN号1007-0893的,所以说,评职是有用的,但是也要看评的是什么级别的了!
能不能给几个容易发表的医学类省级和核心期刊的投稿网址??
心电与循环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浙江医学教育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中国微循环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卫生经济研究 医院院长论坛 长治医学院学报 承德医学院学报 滨州医学院学报 济宁医学院学报 川北医学院学报 沈阳医学院学报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健康研究 内科 泸州医学院学报 神经药理学报 泰山医学院学报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潍坊医学院学报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辽宁医学院学报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赣南医学院学报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版)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求医问药 药物评价研究 北方药学 基础医学教育 生物医学研究杂志(英文版) 中草药(英文版) 广东医学院学报 中药与临床 中外医学研究 骨科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中外妇儿健康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肿瘤药学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北医学教育 国际眼科杂志英文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版 兵团医学 药品评价 西北药学杂志 天津药学 上海医药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今日药学 海峡药学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四川精神卫生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实用肿瘤学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 实用手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抗感染药学 局解手术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国际骨科学杂志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心脑血管病防治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糖尿病杂志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国际消化病杂志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英文版 医学检验与临床 现代诊断与治疗 透析与人工器官 天津护理 实用疼痛学杂志 实用临床医学 实验与检验医学 上海医学影像 蛇志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 临床护理杂志 当代护士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四川解剖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江苏卫生保健 安全与健康 中医药文化 中医研究 中医文献杂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浙江中医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 现代中医药 四川中医 实用中医药杂志 甘肃医药 中医儿科杂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上海针灸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内蒙古中医药 陕西中医 江西中医药 湖南中医杂志 湖北中医杂志 黑龙江中医药 河南中医 国医论坛 广西中医药 西部中医药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职业卫生与病伤 浙江预防医学 医学动物防制 现代医院 现代医用影像学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上海预防医学 江苏预防医学 口岸卫生控制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工企医刊 浙江实用医学 云南医药 右江医学 医学研究与教育 医学信息 医学新知 医学理论与实践 现代医药卫生 现代实用医学 现代临床医学 西南军医 西藏医药 微创医学 首都医药 实用医药杂志 青海医药杂志 青岛医药卫生 齐鲁药事 农垦医学 宁夏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江西医药 交通医学 吉林医学 淮海医药 华夏医学 解放军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 黑龙江医药 黑龙江医学 河南医学研究 河北医学 哈尔滨医药 贵州医药 广州医药 广西医学 食品与药品 心理学探新 心理与行为研究 山东医药 基层医学论坛 全科护理 临床医药实践 山西中医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中医外治杂志 福建中医药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东方食疗与保健 按摩与康复医学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应用预防医学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首都公共卫生 疾病监测与控制 包头医学 安徽医学 中国医院院长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遵义医学院学报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口腔医学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广东牙病防治 北京口腔医学 口腔生物医学 肝博士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投稿须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性中西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宣传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与方法,循证医学研究成果;介绍国内外本专业的进展,开展学术讨论和争鸣,为提高中西医结合理论和实践水平,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医药学,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本刊为月刊,1981年7月创刊。被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已被美国MEDLINE、美国《化学文摘》及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还被国内多个权威数据库收录,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均居同类期刊前列。1992年及1996年两次荣获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布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1995年及1999年两次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药优秀期刊奖一等奖”;2001年被新闻出版署评为“双效期刊”,列入中国期刊方阵;2001—2005年连续5年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1998,1999及2000年3次获中国科协择优支持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专项资助;并连续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期刊专项资金资助(2003—2008年);2006年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投 稿? 1 请作者投稿前仔细阅读本《投稿须知》。一旦投稿,即被自动认为全部作者已阅读本《投稿须知》,并已理解和接受本《投稿须知》的内容和要求。 2 来稿请用A4纸电脑打印(Word文件格式),也可访问本刊网站进行在线投稿,在线投稿者,请在网上收到稿件编号回复后,将稿件编号填写于稿件首页左上角,同作者单位介绍信及基金项目任务书复印件一同通过邮局寄来。不采用稿件不寄还,请自留底稿。?3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9788090)”,作为脚注第1项,并附基金证明复印件。如有获奖,请付获奖证书复印件。4 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稿件千万请勿寄给个人(包括主编)。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来稿在接到本刊的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本刊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5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稿件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为自动撤稿。6 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每篇稿件30元,第一作者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者减半(需附会员证复印件)。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费。版面费和彩图印制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光盘版和网络版稿酬),并赠当期杂志。7 稿件将请同行专家评审,并由本刊编委会决定取舍。作者亦可提供2~3名同行专家名单(提供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及传真或E-mail地址),也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专家名单,以备参考。8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所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9 来稿请寄:北京西苑操场1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邮编:100091)。电话:(010)62886827,(010)62877592;传真:(010)62874291;E-mail:cjim@cjim.cn;网址:http:‖www.cjim.cn; http:‖www.wanfangdata.com.cn撰 稿1 本刊设有述评、专论、专题笔谈、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博士之窗、经验交流、基层园地、学术探讨、思路与方法、临床试验方法学、综述、病例报告、中医英译及会议纪要等栏目。述评、专论及专题笔谈主要为约稿,但也欢迎来稿。本刊对所有来稿均采用同行审稿的方式进行公正、公平地审定以确定录用与否。2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统计学处理正确。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应说明是否获得有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书。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及综述等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内(按所占版面计)一般不超过6000字,短篇报道和病例报告一般不超过1500字。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 3 医学名词 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准。文稿内使用的术语应前后统一,新术语尚无统一译名时,首次出现应在术语后面圆括号内注明原文。药物名称应使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4 缩略语 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词过长且文内又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全称,后在圆括号内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英文全称及缩写词之间用逗号分隔。以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文中引用中国人姓名时,应写全名。? 5 文题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代号;一般不用副标题。6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修稿过程中不应再做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下方,并注明通讯作者的姓名、通信地址、电话、传真及E-mail地址。作者单位须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论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或致谢者,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7 临床论著、实验研究、学术探讨、思路与方法及综述等文稿须附有中、英文摘要及2—5个关键词。临床论著、实验研究文稿摘要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段格式撰写,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5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左右)。学术探讨、思路与方法及综述等其他文稿中、英文摘要不采用4段格式撰写。8 关键词 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的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MeSH) 词表中选用规范词,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词汇可参考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编著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未被词表收录的词如确有必要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不能2—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各类文稿均须列出中英文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词首字母均小写。 9 正文格式和层次结构 实验论著一般分为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4部分;临床论著和经验交流一般分为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4部分。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 10 图和表 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图表均应有简要的图题和表题。图、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在正文中标示。即使只有1张图或表,也须标示“图1”或“表1”。每幅图表冠有图题或表题,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线条图高宽比例为5∶7,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11 统计学 应写明所用统计学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统计学符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12 计量单位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和书写量和单位的名称与符号。 13 数字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示,如1994年不能写成94年。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等。小时用“h”表示,分钟用“min”表示,秒用“s”表示。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字时,每三位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23 465.378 97。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5~95%。? 14 参考文献 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以角码标出,不可引用内部资料。参考文献的作者1—3位者全部列出,3位以上者只列前3位,后加“,等”,每条期刊参考文献均须卷期完整,每条文献均需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须与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于文末。格式如下:[期刊] 作者.文题.刊名(外文缩写按Index Medicus格式)年;卷(期)∶起页—迄页.举例:1 项 阳,钱学林,王宝恩,等.百草柔肝胶囊逆转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2)∶709—711.?2 Buxton AE, Lee KL, Fisher JD, et al. A randomized study of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N Engl J Med 1999;341(25)∶1882—1890.〔书籍〕作者.书名.卷.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迄页.举例:?1 季钟朴主编.现代中医生理学基础.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282—284.?2 Hazzard WR, Blass JP, Ettinger WH, et al. Principles of geriatrics medicine and gerontology. 4th ed.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o., 1999∶867—880.
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药方的组成成分有哪些?
中西医结合杂志承认共同第一作者吗
国内杂志一般都只有一个一作,跟编辑说说好话或许会给两个一作,但中文期刊影响力太小,第二个一作基本就是二作了,所以编辑很多情况下不会同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辑部 成立于1981年,1989年改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社。现出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版);曾出版《中西医结合》(日文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韩文版)。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修稿过程中不应再做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下方,并注明通讯作者的姓名、通信地址、电话、传真及E-mail地址。作者单位须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论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或致谢者,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
深圳市中医院的医院领导
李顺民,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深圳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兼肾病科主任。 兼任中华中医学会老年病分会常委,中华中医学会肾病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和《世界今日医学杂志》编委及《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副主编. 先后在医学院校及三级甲等医院从事医教研工作28年,精通中医理论和内科专业知识,娴熟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能独立提出及指导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对肾病、脾胃病、脑病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强调五脏相关,主张综合调治,倡导诊断要见微察著,治疗要根除隐患。系统整理并出版《理化指标异常中医治疗手册》一书,对无症或少症疾病中医辨证的早治和根治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国家中医管理局立项资助的“IgA肾病显证与隐证的辨证指标客观化实验研究”显中求隐,以此达彼的研究思路,对中医隐证和亚健康的辨证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已在各种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主编《中国中西医结合内科学》(85万字)、《内科疑难病中医治疗学》(200万字)、《现代肾脏病学》(120万字)等著作7部,取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4次,现主持国家省市科研课题5项。1995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中医药工作者”称号。1997年被市委确定为“深圳市优秀年轻科技人才”,2000年被深圳市政府确认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主任医师 副院长 肝病专科学士。 197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担任深圳市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治疗内科消化系统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及各种急慢性肝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和参加省市级科研课题3项,副主编与参与编写著作《老年消化病》等3部,发表论文《加味培脾舒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10余篇。 易铁钢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中医院副院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深圳医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编委。 1984年开始在三级甲等医院从事医疗工作,先后担任血液净化中心主任及肾内科主任,在深圳市中医院工作后开展了多项血液净化疗法,并擅长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结合中医中药治疗,大大减少了该类患者的并发症并提高了生存率。在此基础上主持和参与了多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述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机理,显示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之优势。此外,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减少肾结石复发率。 主持、参与国家省市科研课题5项,参与编写《现代肾脏病学》等学术著作5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有两项科研成果被市科技局认定为科学技术科研成果。曾被授予“深圳市先进中医药工作者”光荣称号和十余次年终被评为优秀个人。 黄彬 黄彬,工会主席兼人事科科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兼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热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脾胃专业委员会深圳市分会常务理事,深圳市针灸学会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中医急症》编委,北京大学EMBA研究生班。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21年。以消化系统疾病及蛇伤诊治为专业研究方向。 主持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一项;2001年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编著著作一部(副主编),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李惠林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中医院副院长。 广东省重点中医专科----内分泌代谢科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深圳市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副主委,深圳市青年科学家协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临床及科研,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内科疾病。创建并主持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肥胖专科。专科工作成绩显著,临床疗效卓著,科研教学工作开展好,被评为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深圳市中医特色专科。承担了大量专家特诊、查房、会诊,临床经验丰富,受到国内外外患者和同行赞扬。培养研究生、代教进修实习医生多名,均成为相关单位业务骨干。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部、省市级课题6项,获国家中医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一等奖1项、省中医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56篇,主编或编写著作4本。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陕西中医学院、香港浸会大学等讲授《伤寒论》、《内科学》。
《医药卫生》是合法期刊吗?
《医药卫生》是正规期刊。 《医药卫生》简介: 1、《医药卫生》是国家级期刊月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09年4月8日批准的国家级电子学术医学期刊。 2、是《中国医药指南》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3、刊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4、《医药卫生》坚持以充分利用丰富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与成果展示平台的办刊宗旨。 主管单位: 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主办单位: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