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办法能治好近视眼?
戴眼镜是一种非常不爽的体验,因此这种治疗近视的「神奇方法」层出不穷。比如最近很火的眼球操: 用力闭上双眼,维持8秒;用力睁大双眼,维持8秒;脸朝正前方,右手拿着训练棒(小木棍或者一支笔也可以代替),眼睛追随训练棒,由右至左慢慢移动,再做一组由上至下的;将训练棒摆在头部上方,眼睛往上看着顶端圆球,维持8秒。 据称,只要坚持做这套眼球操,轻度近视可以恢复正常,500度的近视也能恢复到100度左右。 真这么灵么? ◆ ◆ ◆ 其实,网上流传的各种眼球操,大都脱胎于传统的校园眼保健操。 校园眼保健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穴位按摩为主,一类以眼球运动为主。网上流传的「眼球操」,本质上与眼球运动眼保健操是一样的,以「眼观六路」、「眼球环转」、闭眼、睁眼等眼球运动为主。 在缓解视疲劳这件事儿上,眼保健操是有功的。 2004年,有学者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测定青少年眼保健操前后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参数。结果显示,做完眼保健操以后,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流动阻力则明显下降。[1] 平常我们喜欢说「洗个热水澡放松一下」,热水澡正是通过扩张血管、加快血流速度来减缓疲劳感的。所以,大部分学者认为,眼保健操对缓解视疲劳有着积极的意义。 说到预防、治疗近视嘛,眼保健操的立场就比较可疑了。 首先,相关研究结果矛盾多,可信度低。 眼保健操诞生以后,引发了大量研究。既有对眼保健操本身的观察,也有几种眼保健操之间的横向对比。 有的研究显示,眼保健操对于防治近视,有着重要意义。比如,有的学者对4~7岁的105名儿童进行了观察,发现在做眼保健操三年后,视力≥0.9的儿童由75.5%提升到了94.3%。[2] 然而,结果相反的研究并非没有。一项涉及千人、以10~17岁学生为对象的研究显示,实验组(每天做眼保健操)和对照组(不做眼保健操)一年后的视力、屈光度等多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 即使横向对比,矛盾的结果也非常多。有的研究显示理视健眼操的效果比传统眼保健操好,[3]有的研究却显示不同眼保健操对学生的视力影响没有明显差异。[4]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都以未成年人为主,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视力的状态较不稳定。对于早已近视多年、眼球存在病理性改变的成年人来说,眼保健操的效果更加不确定。 其次,近视的成因也不支持眼保健操的治疗功效。 眼保健操的功效建立在调节紧张假说上。这种理论认为,长时间近处视物可以造成眼睛调节疲劳,导致睫状肌的灵活性消失,即使远视也不能放松,最终导致近视。[5] 但近年来的研究却越来越支持光照假说,认为光照是影响近视的关键因素。室外的光照更为充足、明亮,对维生素D的合成、视网膜多巴胺的释放都很有好处。所以,室外活动时间不足,有可能是近视的根本原因之一。 动物实验表明,和常规饲养的小鸡相比,每天接受一定量高水平光照的小鸡,更难出现近视;往实验动物的眼睛内注射多巴胺激动剂,可以抑制近视的进展。[6] 总的来说,要想缓解视疲劳,转转眼球是有效的;但成年人如果已经近视了,除了手术治疗就只能戴眼镜了。 真相 眼球操可缓解视疲劳,但无法治疗近视。 ? -------------------------------------------- 参考文献 【1】 雷建明. 眼保健操前后彩色多普勒观察眼球血流动力学改变[J].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 5(6): 446–447. 【2】齐建华. 眼保健操防治幼儿近视效果观察 [J][J]. 实用眼科杂志, 1991, 9(12): 760–760. 【3】张彩英, 王冬玉, 赵丽华等. 眼保健操对学生视力低下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杂志, 2007, 5(1): 12–13. 【4】赵蓉, 何鲜桂, 朱剑锋等. 不同眼保健操防控学生近视效果比较[J]. 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7): 852–855. 【5】胡诞宁. 近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眼视光学杂志, 2004, 6(1): 1–5. 【6】金菊香, 伍晓艳, 万宇辉等. 青少年户外活动与近视的关联[J]. 中国学校卫生, 2013, 34(11): 1284–1287. 凡来源署名为“蝌蚪五线谱”的内容,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editor@kedo.gov.cn。本网发布的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有侵权,文责自负。 ? 作者:赵言昌
《惊人的视力回复眼球操》真的有用吗
戴眼镜是一种非常不爽的体验,因此这种治疗近视的「神奇方法」层出不穷。比如最近很火的眼球操: 用力闭上双眼,维持8秒;用力睁大双眼,维持8秒;脸朝正前方,右手拿着训练棒(小木棍或者一支笔也可以代替),眼睛追随训练棒,由右至左慢慢移动,再做一组由上至下的;将训练棒摆在头部上方,眼睛往上看着顶端圆球,维持8秒。 据称,只要坚持做这套眼球操,轻度近视可以恢复正常,500度的近视也能恢复到100度左右。 真这么灵么? ◆ ◆ ◆ 其实,网上流传的各种眼球操,大都脱胎于传统的校园眼保健操。 校园眼保健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穴位按摩为主,一类以眼球运动为主。网上流传的「眼球操」,本质上与眼球运动眼保健操是一样的,以「眼观六路」、「眼球环转」、闭眼、睁眼等眼球运动为主。 在缓解视疲劳这件事儿上,眼保健操是有功的。 2004年,有学者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测定青少年眼保健操前后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参数。结果显示,做完眼保健操以后,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流动阻力则明显下降。[1] 平常我们喜欢说「洗个热水澡放松一下」,热水澡正是通过扩张血管、加快血流速度来减缓疲劳感的。所以,大部分学者认为,眼保健操对缓解视疲劳有着积极的意义。 说到预防、治疗近视嘛,眼保健操的立场就比较可疑了。 首先,相关研究结果矛盾多,可信度低。 眼保健操诞生以后,引发了大量研究。既有对眼保健操本身的观察,也有几种眼保健操之间的横向对比。 有的研究显示,眼保健操对于防治近视,有着重要意义。比如,有的学者对4~7岁的105名儿童进行了观察,发现在做眼保健操三年后,视力≥0.9的儿童由75.5%提升到了94.3%。[2] 然而,结果相反的研究并非没有。一项涉及千人、以10~17岁学生为对象的研究显示,实验组(每天做眼保健操)和对照组(不做眼保健操)一年后的视力、屈光度等多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 即使横向对比,矛盾的结果也非常多。有的研究显示理视健眼操的效果比传统眼保健操好,[3]有的研究却显示不同眼保健操对学生的视力影响没有明显差异。[4]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都以未成年人为主,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视力的状态较不稳定。对于早已近视多年、眼球存在病理性改变的成年人来说,眼保健操的效果更加不确定。 其次,近视的成因也不支持眼保健操的治疗功效。 眼保健操的功效建立在调节紧张假说上。这种理论认为,长时间近处视物可以造成眼睛调节疲劳,导致睫状肌的灵活性消失,即使远视也不能放松,最终导致近视。[5] 但近年来的研究却越来越支持光照假说,认为光照是影响近视的关键因素。室外的光照更为充足、明亮,对维生素D的合成、视网膜多巴胺的释放都很有好处。所以,室外活动时间不足,有可能是近视的根本原因之一。 动物实验表明,和常规饲养的小鸡相比,每天接受一定量高水平光照的小鸡,更难出现近视;往实验动物的眼睛内注射多巴胺激动剂,可以抑制近视的进展。[6] 总的来说,要想缓解视疲劳,转转眼球是有效的;但成年人如果已经近视了,除了手术治疗就只能戴眼镜了。 真相 眼球操可缓解视疲劳,但无法治疗近视。 ? -------------------------------------------- 参考文献 【1】 雷建明. 眼保健操前后彩色多普勒观察眼球血流动力学改变[J].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 5(6): 446–447. 【2】齐建华. 眼保健操防治幼儿近视效果观察 [J][J]. 实用眼科杂志, 1991, 9(12): 760–760. 【3】张彩英, 王冬玉, 赵丽华等. 眼保健操对学生视力低下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杂志, 2007, 5(1): 12–13. 【4】赵蓉, 何鲜桂, 朱剑锋等. 不同眼保健操防控学生近视效果比较[J]. 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7): 852–855. 【5】胡诞宁. 近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眼视光学杂志, 2004, 6(1): 1–5. 【6】金菊香, 伍晓艳, 万宇辉等. 青少年户外活动与近视的关联[J]. 中国学校卫生, 2013, 34(11): 1284–1287. 凡来源署名为“蝌蚪五线谱”的内容,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editor@kedo.gov.cn。本网发布的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有侵权,文责自负。 ? 作者:赵言昌
医院或者卫生行业相关的质量管理类核心期刊有哪些写论文容易被录用。最好是非中华系列的杂志
给你一个目录,自己看看啊。《中国临床医学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名录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核心期刊序次 学科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学科名次 期刊版权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2/21 临床 0.734 5/80 独家授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中国康复医学会 3/21 临床 0.422 26/80 中华护理杂志 中华护理学会 8/21 护理康复 1.738 1/23 临床检验杂志 江苏省医学会 9/21 临床 0.433 24/80 独家授权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安微医科大学 10/21 基础医学 0.459 14/57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会 11/21 护理康复 1.187 2/23 检验医学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13/21 临床 0.455 23/80 中国全科医学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15/21 临床 0.568 13/80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17/21 临床 0.411 27/80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协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18/21 临床 0.684 7/80 独家授权中国实验诊断学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19/21 临床 0.27 44/80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医科大学 20/21 临床 0.36 33/80 护士进修杂志 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21/21 护理康复 0.452 10/23 实用医学杂志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27/37 综合性医药卫生 0.252 70/219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复旦大学医学院 内科 1.693 1/83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四川大学 临床 0.988 1/80 独家授权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国病理生物学会 基础医学 0.702 5/57 独家授权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内科 0.663 13/83 独家授权中国血液净化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临床 0.631 9/80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 特种医学 0.579 3/22 独家授权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扬州大学 临床 0.578 12/80 新医学 中山大学 综合性医药卫生 0.552 10/219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护理康复 0.536 9/23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会;河南省人民医院 临床 0.526 18/80 独家授权临床输血与检验 安徽省输血协会;安徽省立医院 临床 0.518 20/80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广东医学会 内科 0.5 25/83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中国医学科学院 综合性医药卫生 0.49 17/219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京大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临床 0.479 22/80 中国康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同济医科大学 护理康复 0.429 13/23 中华全科医学 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微循环学会 临床 0.427 25/80 独家授权临床心电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内科 0.423 31/83 独家授权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北京药学会 药学 0.419 29/61 临床血液学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 内科 0.377 42/83 上海医学影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上海研究所 临床 0.371 31/80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中华医学会 临床 0.367 32/80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等单位 内科 0.366 44/83 疑难病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临床 0.344 35/80 独家授权医学影像学杂志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 特种医学 0.338 9/22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临床 0.331 36/80 中国临床医学 复旦大学 临床 0.295 40/80 临床荟萃 河北医科大学 临床 0.291 41/80 独家授权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神经、精神 0.289 19/28 中国临床医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 0.279 43/80 临床误诊误治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临床 0.245 46/80 循证医学 广东省循证医学科研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 临床 0.241 48/80 罕少疾病杂志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深圳市卫生局 临床 0.236 49/80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临床 0.235 50/80 检验医学与临床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临床 0.233 52/80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中国同位素公司 基础医学 0.217 47/57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人民医院 临床 0.202 53/80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临床 0.196 54/80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浙江大学 临床 0.189 55/80 实验与检验医学 中华医学会江西分会 临床 0.182 57/80 唯一合作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山西省人民医院 特种医学 0.181 17/22 现代临床医学 成都市医学信息所;成都医学会 临床 0.181 59/80 临床军医杂志 解放军沈阳军区卫生人员训练基地 特种医学 0.177 18/22 独家授权实用临床医学 江西医学院 临床 0.176 60/80 现代诊断与治疗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临床 0.157 61/80 独家授权临床医学 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 临床 0.155 62/80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临床 0.154 63/80 独家授权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中华医学会 外科 0.151 73/78 现代实用医学 宁波市医学会;宁波市医学信息研究所 临床 0.147 65/80 现代医用影像学 陕西省肿瘤医院;陕西省肿瘤研究所 特种医学 0.147 19/22 实用医药杂志 济南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综合性医药卫生 0.145 130/219 透析与人工器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器官分会 临床 0.141 68/80 中国疗养医学 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 护理康复 0.141 22/23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中华医学会 临床 0.132 69/80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康复医学会 综合性医药卫生 0.107 160/219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山医科大学 临床 0.105 72/80 实用医技杂志 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 临床 0.099 73/80 实用心电学杂志 南通医学院;江苏大学;徐州医学院 内科 0.091 79/83 中国临床研究 中华预防医学会 综合性医药卫生 0.079 185/219 独家授权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内科 0.078 80/83 临床急诊杂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临床 0.073 78/80 中国医疗前沿 中国医院协会 综合性医药卫生 0.065 194/219 临床医学工程 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综合性医药卫生 0.064 195/219 分子影像医学杂志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分校 临床 检验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医院 临床 检验医学教育 温州医学院;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常会医学检验教育分会;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学会 临床 唯一合作临床医学与亚健康 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 临床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 湖北省教育厅主管三峡大学 临床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社 临床 唯一合作浙江检验医学 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浙江省生物工程学会 临床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超声诊断情报中心 临床 中华理疗杂志 中华医学会 临床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中华医学会 临床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中华医学会 临床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中国中医药报社 临床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的学会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团体的名称为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英文名称为Chinese Association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Engineering,缩写为(CAUME)。 第二条 本会的组成人员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生产厂家及各医院从事超声影像专业教学、科研、生产、诊断与治疗的医务工作者,本着自愿结合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第三条 本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本会的宗旨是为会员、为超声医学界服务,促进超声医学的发展,造福人民。本会的会风是开拓、奉献、高新、严谨。 第四条 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科技部及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本会的住所为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9号。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会的业务范围: (一) 组织与协调超声医学有关课题的研究; (二) 推广超声医学及医用超声工程技术成果; (三) 培训超声医学及工程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四) 举办超声及医用超声工程技术讲座及学术交流会议; (五) 协助编辑出版《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六) 组织国内、外超声医学及医用超声工程技术考察; (七) 承担超声医学及医用超声工程技术的咨询服务; (八) 研究制定超声诊断及医用超声工程技术标准。 第三章 会 员 第七条 本会的会员分团体会员及个人会员两种。 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个人会员: (一) 拥护本会的章程; (二) 有加入本会的意愿,并具有开拓、奉献、高新、严谨的学风; (三) 在本会的业务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大专院校毕业,从事超声医学或医用超声工程技术工作三年以上,并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工作经验者; (四) 非大专院校毕业,在获得医师、助理工程师或相当职称后,从事超声医学或医用超声工程技术工作三年以上,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工作经验者。 二、团体会员: (一)有加入本会的意愿; (二)从事本专业的学术团体、科研机构及生产单位。 第九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 (一) 由本人填写入会申请书,再由本会会员两人介绍或所在单位推荐; (二) 团体会员由单位提出正式申请,经本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批准; (三) 由理事会或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或团体会员证书。 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 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 优先参加本会举办的有关学术活动; (三) 优先取得本会编印的有关学术资料; (四) 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 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六) 在学术上有杰出成就,对本会工作有重要贡献,因年高、体弱不再继续担任理事、常务理事者,可分别予以表彰,或授予适当的荣誉称号。 第十一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 执行本会的决议; (二) 维护本会合法权益; (三) 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 (四) 按规定交纳会费; (五) 向本会反映情况、提供技术和市场信息及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并交回会员证。 会员如果1年不交纳会费或不参加本会活动的,则停止享有会员权利。 第十三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的产生、罢免 第十四条 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 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 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 决定本会工作方针和任务; (四) 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五) 决定终止事宜; (六) 民主协商、选举理事和推选名誉会长; (七) 通过提案和决议; (八) 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条 会员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六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最长不超过5年。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第十七条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第十八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 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 选举和罢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三) 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 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 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 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七) 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 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 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 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一条 本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十八条第一、三、五、六、七、八、九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常务理事人数不超过理事人数的1/3)。 第二十二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三条 常务理事会至少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四条 本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 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 在本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 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四) 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 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的; (六)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五条 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六条 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任期五年。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任期最长不得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代表大会2/3以上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七条 会长为本会法定代表人。 本会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八条 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 召集和主持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 (二) 检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 代表本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第二十九条 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 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二) 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三) 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 (四) 决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五) 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三十条 理事会下设若干专科学术委员会;各专科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二至三人,委员若干人。本会现设: 一、腹部超声诊断委员会; 二、超声心动图学会; 三、眼科学会; 四、治疗委员会; 五、仪器工程开发委员会; 六、颅脑诊断委员会; 七、生物效应委员会; 八、计划生育专业委员会。 正筹备组建小器官超声委员会,今后根据工作开展情况,还将组建新的委员会,或撤并某些专业委员会。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三十一条 本会经费来源: (一) 会费; (二) 捐赠; (三) 政府资助; (四) 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 利息; (六) 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二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 第三十三条 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三十四条 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五条 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六条 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七条 本会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三十八条 本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九条 本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四十条 对本会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四十一条 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15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务处理 第四十二条 本会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时,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四十三条 本会终止动议须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四十四条 本会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五条 本会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四十六条 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本章程经2000年10月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第四十八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会的理事会。 第四十九条 本章程自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转眼真的能治好近视吗。。。。
戴眼镜是一种非常不爽的体验,因此这种治疗近视的「神奇方法」层出不穷。比如最近很火的眼球操: 用力闭上双眼,维持8秒;用力睁大双眼,维持8秒;脸朝正前方,右手拿着训练棒(小木棍或者一支笔也可以代替),眼睛追随训练棒,由右至左慢慢移动,再做一组由上至下的;将训练棒摆在头部上方,眼睛往上看着顶端圆球,维持8秒。 据称,只要坚持做这套眼球操,轻度近视可以恢复正常,500度的近视也能恢复到100度左右。 真这么灵么? ◆ ◆ ◆ 其实,网上流传的各种眼球操,大都脱胎于传统的校园眼保健操。 校园眼保健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穴位按摩为主,一类以眼球运动为主。网上流传的「眼球操」,本质上与眼球运动眼保健操是一样的,以「眼观六路」、「眼球环转」、闭眼、睁眼等眼球运动为主。 在缓解视疲劳这件事儿上,眼保健操是有功的。 2004年,有学者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测定青少年眼保健操前后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参数。结果显示,做完眼保健操以后,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流动阻力则明显下降。[1] 平常我们喜欢说「洗个热水澡放松一下」,热水澡正是通过扩张血管、加快血流速度来减缓疲劳感的。所以,大部分学者认为,眼保健操对缓解视疲劳有着积极的意义。 说到预防、治疗近视嘛,眼保健操的立场就比较可疑了。 首先,相关研究结果矛盾多,可信度低。 眼保健操诞生以后,引发了大量研究。既有对眼保健操本身的观察,也有几种眼保健操之间的横向对比。 有的研究显示,眼保健操对于防治近视,有着重要意义。比如,有的学者对4~7岁的105名儿童进行了观察,发现在做眼保健操三年后,视力≥0.9的儿童由75.5%提升到了94.3%。[2] 然而,结果相反的研究并非没有。一项涉及千人、以10~17岁学生为对象的研究显示,实验组(每天做眼保健操)和对照组(不做眼保健操)一年后的视力、屈光度等多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 即使横向对比,矛盾的结果也非常多。有的研究显示理视健眼操的效果比传统眼保健操好,[3]有的研究却显示不同眼保健操对学生的视力影响没有明显差异。[4]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都以未成年人为主,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视力的状态较不稳定。对于早已近视多年、眼球存在病理性改变的成年人来说,眼保健操的效果更加不确定。 其次,近视的成因也不支持眼保健操的治疗功效。 眼保健操的功效建立在调节紧张假说上。这种理论认为,长时间近处视物可以造成眼睛调节疲劳,导致睫状肌的灵活性消失,即使远视也不能放松,最终导致近视。[5] 但近年来的研究却越来越支持光照假说,认为光照是影响近视的关键因素。室外的光照更为充足、明亮,对维生素D的合成、视网膜多巴胺的释放都很有好处。所以,室外活动时间不足,有可能是近视的根本原因之一。 动物实验表明,和常规饲养的小鸡相比,每天接受一定量高水平光照的小鸡,更难出现近视;往实验动物的眼睛内注射多巴胺激动剂,可以抑制近视的进展。[6] 总的来说,要想缓解视疲劳,转转眼球是有效的;但成年人如果已经近视了,除了手术治疗就只能戴眼镜了。 真相 眼球操可缓解视疲劳,但无法治疗近视。 ? -------------------------------------------- 参考文献 【1】 雷建明. 眼保健操前后彩色多普勒观察眼球血流动力学改变[J].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 5(6): 446–447. 【2】齐建华. 眼保健操防治幼儿近视效果观察 [J][J]. 实用眼科杂志, 1991, 9(12): 760–760. 【3】张彩英, 王冬玉, 赵丽华等. 眼保健操对学生视力低下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杂志, 2007, 5(1): 12–13. 【4】赵蓉, 何鲜桂, 朱剑锋等. 不同眼保健操防控学生近视效果比较[J]. 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7): 852–855. 【5】胡诞宁. 近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眼视光学杂志, 2004, 6(1): 1–5. 【6】金菊香, 伍晓艳, 万宇辉等. 青少年户外活动与近视的关联[J]. 中国学校卫生, 2013, 34(11): 1284–1287. 凡来源署名为“蝌蚪五线谱”的内容,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editor@kedo.gov.cn。本网发布的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有侵权,文责自负。 ? 作者:赵言昌
气功操真的能治好近视眼吗
戴眼镜是一种非常不爽的体验,因此这种治疗近视的「神奇方法」层出不穷。比如最近很火的眼球操: 用力闭上双眼,维持8秒;用力睁大双眼,维持8秒;脸朝正前方,右手拿着训练棒(小木棍或者一支笔也可以代替),眼睛追随训练棒,由右至左慢慢移动,再做一组由上至下的;将训练棒摆在头部上方,眼睛往上看着顶端圆球,维持8秒。 据称,只要坚持做这套眼球操,轻度近视可以恢复正常,500度的近视也能恢复到100度左右。 真这么灵么? ◆ ◆ ◆ 其实,网上流传的各种眼球操,大都脱胎于传统的校园眼保健操。 校园眼保健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穴位按摩为主,一类以眼球运动为主。网上流传的「眼球操」,本质上与眼球运动眼保健操是一样的,以「眼观六路」、「眼球环转」、闭眼、睁眼等眼球运动为主。 在缓解视疲劳这件事儿上,眼保健操是有功的。 2004年,有学者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测定青少年眼保健操前后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参数。结果显示,做完眼保健操以后,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流动阻力则明显下降。[1] 平常我们喜欢说「洗个热水澡放松一下」,热水澡正是通过扩张血管、加快血流速度来减缓疲劳感的。所以,大部分学者认为,眼保健操对缓解视疲劳有着积极的意义。 说到预防、治疗近视嘛,眼保健操的立场就比较可疑了。 首先,相关研究结果矛盾多,可信度低。 眼保健操诞生以后,引发了大量研究。既有对眼保健操本身的观察,也有几种眼保健操之间的横向对比。 有的研究显示,眼保健操对于防治近视,有着重要意义。比如,有的学者对4~7岁的105名儿童进行了观察,发现在做眼保健操三年后,视力≥0.9的儿童由75.5%提升到了94.3%。[2] 然而,结果相反的研究并非没有。一项涉及千人、以10~17岁学生为对象的研究显示,实验组(每天做眼保健操)和对照组(不做眼保健操)一年后的视力、屈光度等多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 即使横向对比,矛盾的结果也非常多。有的研究显示理视健眼操的效果比传统眼保健操好,[3]有的研究却显示不同眼保健操对学生的视力影响没有明显差异。[4]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都以未成年人为主,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视力的状态较不稳定。对于早已近视多年、眼球存在病理性改变的成年人来说,眼保健操的效果更加不确定。 其次,近视的成因也不支持眼保健操的治疗功效。 眼保健操的功效建立在调节紧张假说上。这种理论认为,长时间近处视物可以造成眼睛调节疲劳,导致睫状肌的灵活性消失,即使远视也不能放松,最终导致近视。[5] 但近年来的研究却越来越支持光照假说,认为光照是影响近视的关键因素。室外的光照更为充足、明亮,对维生素D的合成、视网膜多巴胺的释放都很有好处。所以,室外活动时间不足,有可能是近视的根本原因之一。 动物实验表明,和常规饲养的小鸡相比,每天接受一定量高水平光照的小鸡,更难出现近视;往实验动物的眼睛内注射多巴胺激动剂,可以抑制近视的进展。[6] 总的来说,要想缓解视疲劳,转转眼球是有效的;但成年人如果已经近视了,除了手术治疗就只能戴眼镜了。 真相 眼球操可缓解视疲劳,但无法治疗近视。 ? -------------------------------------------- 参考文献 【1】 雷建明. 眼保健操前后彩色多普勒观察眼球血流动力学改变[J].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 5(6): 446–447. 【2】齐建华. 眼保健操防治幼儿近视效果观察 [J][J]. 实用眼科杂志, 1991, 9(12): 760–760. 【3】张彩英, 王冬玉, 赵丽华等. 眼保健操对学生视力低下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杂志, 2007, 5(1): 12–13. 【4】赵蓉, 何鲜桂, 朱剑锋等. 不同眼保健操防控学生近视效果比较[J]. 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7): 852–855. 【5】胡诞宁. 近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眼视光学杂志, 2004, 6(1): 1–5. 【6】金菊香, 伍晓艳, 万宇辉等. 青少年户外活动与近视的关联[J]. 中国学校卫生, 2013, 34(11): 1284–1287. 凡来源署名为“蝌蚪五线谱”的内容,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editor@kedo.gov.cn。本网发布的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有侵权,文责自负。 ? 作者:赵言昌
手术能治好近视吗
戴眼镜是一种非常不爽的体验,因此这种治疗近视的「神奇方法」层出不穷。比如最近很火的眼球操: 用力闭上双眼,维持8秒;用力睁大双眼,维持8秒;脸朝正前方,右手拿着训练棒(小木棍或者一支笔也可以代替),眼睛追随训练棒,由右至左慢慢移动,再做一组由上至下的;将训练棒摆在头部上方,眼睛往上看着顶端圆球,维持8秒。 据称,只要坚持做这套眼球操,轻度近视可以恢复正常,500度的近视也能恢复到100度左右。 真这么灵么? ◆ ◆ ◆ 其实,网上流传的各种眼球操,大都脱胎于传统的校园眼保健操。 校园眼保健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穴位按摩为主,一类以眼球运动为主。网上流传的「眼球操」,本质上与眼球运动眼保健操是一样的,以「眼观六路」、「眼球环转」、闭眼、睁眼等眼球运动为主。 在缓解视疲劳这件事儿上,眼保健操是有功的。 2004年,有学者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测定青少年眼保健操前后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参数。结果显示,做完眼保健操以后,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流动阻力则明显下降。[1] 平常我们喜欢说「洗个热水澡放松一下」,热水澡正是通过扩张血管、加快血流速度来减缓疲劳感的。所以,大部分学者认为,眼保健操对缓解视疲劳有着积极的意义。 说到预防、治疗近视嘛,眼保健操的立场就比较可疑了。 首先,相关研究结果矛盾多,可信度低。 眼保健操诞生以后,引发了大量研究。既有对眼保健操本身的观察,也有几种眼保健操之间的横向对比。 有的研究显示,眼保健操对于防治近视,有着重要意义。比如,有的学者对4~7岁的105名儿童进行了观察,发现在做眼保健操三年后,视力≥0.9的儿童由75.5%提升到了94.3%。[2] 然而,结果相反的研究并非没有。一项涉及千人、以10~17岁学生为对象的研究显示,实验组(每天做眼保健操)和对照组(不做眼保健操)一年后的视力、屈光度等多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 即使横向对比,矛盾的结果也非常多。有的研究显示理视健眼操的效果比传统眼保健操好,[3]有的研究却显示不同眼保健操对学生的视力影响没有明显差异。[4]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都以未成年人为主,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视力的状态较不稳定。对于早已近视多年、眼球存在病理性改变的成年人来说,眼保健操的效果更加不确定。 其次,近视的成因也不支持眼保健操的治疗功效。 眼保健操的功效建立在调节紧张假说上。这种理论认为,长时间近处视物可以造成眼睛调节疲劳,导致睫状肌的灵活性消失,即使远视也不能放松,最终导致近视。[5] 但近年来的研究却越来越支持光照假说,认为光照是影响近视的关键因素。室外的光照更为充足、明亮,对维生素D的合成、视网膜多巴胺的释放都很有好处。所以,室外活动时间不足,有可能是近视的根本原因之一。 动物实验表明,和常规饲养的小鸡相比,每天接受一定量高水平光照的小鸡,更难出现近视;往实验动物的眼睛内注射多巴胺激动剂,可以抑制近视的进展。[6] 总的来说,要想缓解视疲劳,转转眼球是有效的;但成年人如果已经近视了,除了手术治疗就只能戴眼镜了。 真相 眼球操可缓解视疲劳,但无法治疗近视。 ? -------------------------------------------- 参考文献 【1】 雷建明. 眼保健操前后彩色多普勒观察眼球血流动力学改变[J].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 5(6): 446–447. 【2】齐建华. 眼保健操防治幼儿近视效果观察 [J][J]. 实用眼科杂志, 1991, 9(12): 760–760. 【3】张彩英, 王冬玉, 赵丽华等. 眼保健操对学生视力低下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杂志, 2007, 5(1): 12–13. 【4】赵蓉, 何鲜桂, 朱剑锋等. 不同眼保健操防控学生近视效果比较[J]. 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7): 852–855. 【5】胡诞宁. 近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眼视光学杂志, 2004, 6(1): 1–5. 【6】金菊香, 伍晓艳, 万宇辉等. 青少年户外活动与近视的关联[J]. 中国学校卫生, 2013, 34(11): 1284–1287. 凡来源署名为“蝌蚪五线谱”的内容,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editor@kedo.gov.cn。本网发布的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有侵权,文责自负。 ? 作者:赵言昌
上海沐阳医院的专家团队
上海沐阳医院缪秀华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骨科学会员,脊柱微创诊疗研发中心主任,擅长脊柱各种微创手术,从事骨科、疼痛科临床工作多年,擅长运用微创技术专业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三叉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癌痛等。以其创伤小、痛苦小、疗效显着深受业内一致好评。多项科研和论文获得科技进步奖。 特色诊疗技术:1、德国椎间孔镜术 2、靶点射频热凝术 3、等离子靶点消融术 4、小针刀治疗 5、臭氧消融术 代表著作:《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初步报告》 《钬激光与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对照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卢振和国内著名疼痛专家,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第一临床中心副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疼痛诊疗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 广东省疼痛学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市疼痛学会常委。 现任:上海沐阳医院权威专家 擅长应用微创技术治疗顽固性疼痛,在中国最早全面开展射频镇痛业务,倡导和总结出一套旨在保护神经的临床途径,对椎间盘突出症、外周神经卡压痛、肌筋膜粘连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癌痛和各种疑难疼痛有独特的诊疗心得和明显的治疗效果。 科研成果 1.1986年韶关市科委科技成果三等奖,心脏移植术的相关性研究。 2.1996年广州医学院科技成果三等奖, 腰穿置管测压在颅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3.2001年广东省卫生厅三等奖,利多卡因在颅脑手术麻醉中的脑保护作。 4.2004年 广州医学院附二院科技新技术三等奖, 埋置式脊髓刺激器治疗顽固性神经痛。 5.2004年广州医学院附二院新技术二等奖,后根节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神经痛。 6.2006年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脑细胞功能监测和保护。 7.2007年广州医学院附二院新技术三等奖, 靶点射频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8.2008年广州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射频镇痛非神经毁损。 专利 1. 中心静脉置管快速定位器,2004年中国专利实用新型: 2. 一种肌筋膜射频消融针, 2007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出版书籍 1. 卢振和主编:射频镇痛治疗学,2008年出版,郑州大学出版社 2. 副主编: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技术,高崇荣主编, 2006年,郑州大学出版社 3. 副主译:影像引导下脊椎介入诊疗技术,孙钢主译, 2005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4. 参编:神经阻滞治疗学,孟庆云主编,200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5. 参编:疼痛治疗技术,杭燕兰主编, 2004年,郑州大学出版社 6. 参编:颈肩腰背痛非手术治疗,陈延明、刘怀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7. 参编:疼痛治疗手册,李树人、杭燕兰主编, 2007年,上海科技出版社 8.参编:椎间盘介入微创治疗学,张德仁主编,2010年 朱世亮:上海肿瘤医院专家 肿瘤分中心主任及超声科主任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会长 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从事超声诊断工作近五十年,是我国最早从事超声诊断的医师,也是超声诊断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1986年被《中国超声医学杂志》评为中国10名有贡献的超声医学专家之一,1998年获中国超声诊断先驱奖。 张林昌:上海沐阳医院权威专家原工作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国家级三曱医院) 出身中医世家,针灸医术已祖传三代,从事临床工作近五十年,擅长传统的针灸、火罐、闪罐、走罐、穴位注射、脐疗、薰洗、穴位贴药等方法,注重针药并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及疑难杂症,方法独特、灵活多变,特别对中风偏瘫,面神经麻痹、急性扭伤、急性痛症,能起到立竿见影之功效。 施养德:上海沐阳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 原中华医学会上海放射学会委员、区中心医院放射科主任 1969年毕业于上海铁道医学院,从事临床医学影像诊断工作近40年,在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影像诊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种消化道造影及消化系统疑难杂症的影像诊断;胸部、腹部以骨骼系统各种疾病的影像诊断;消化系统各种晚期肿瘤的介入治疗。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市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著及论文15篇,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 袁平安:中华医学院疼痛学分会会员交通大学医学院疼痛诊疗技术联合研发中心讲师 擅长诊治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癌痛、外周神经卡压痛、肌筋膜粘连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和各种疑难疼痛疾病。熟练掌握国际上领先的镇痛技术,如用射频热凝技术无痛治疗三叉神经痛、脊髓吗啡泵植入术治疗癌痛、脉冲射频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等等。尤其是对射频技术有深入研究,其开展的射频热凝技术无痛治疗三叉神经痛,以创伤小、安全、疗效显著的优势深受患者的欢迎。
近视眼真能治好吗
戴眼镜是一种非常不爽的体验,因此这种治疗近视的「神奇方法」层出不穷。比如最近很火的眼球操: 用力闭上双眼,维持8秒;用力睁大双眼,维持8秒;脸朝正前方,右手拿着训练棒(小木棍或者一支笔也可以代替),眼睛追随训练棒,由右至左慢慢移动,再做一组由上至下的;将训练棒摆在头部上方,眼睛往上看着顶端圆球,维持8秒。 据称,只要坚持做这套眼球操,轻度近视可以恢复正常,500度的近视也能恢复到100度左右。 真这么灵么? ◆ ◆ ◆ 其实,网上流传的各种眼球操,大都脱胎于传统的校园眼保健操。 校园眼保健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穴位按摩为主,一类以眼球运动为主。网上流传的「眼球操」,本质上与眼球运动眼保健操是一样的,以「眼观六路」、「眼球环转」、闭眼、睁眼等眼球运动为主。 在缓解视疲劳这件事儿上,眼保健操是有功的。 2004年,有学者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测定青少年眼保健操前后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参数。结果显示,做完眼保健操以后,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流动阻力则明显下降。[1] 平常我们喜欢说「洗个热水澡放松一下」,热水澡正是通过扩张血管、加快血流速度来减缓疲劳感的。所以,大部分学者认为,眼保健操对缓解视疲劳有着积极的意义。 说到预防、治疗近视嘛,眼保健操的立场就比较可疑了。 首先,相关研究结果矛盾多,可信度低。 眼保健操诞生以后,引发了大量研究。既有对眼保健操本身的观察,也有几种眼保健操之间的横向对比。 有的研究显示,眼保健操对于防治近视,有着重要意义。比如,有的学者对4~7岁的105名儿童进行了观察,发现在做眼保健操三年后,视力≥0.9的儿童由75.5%提升到了94.3%。[2] 然而,结果相反的研究并非没有。一项涉及千人、以10~17岁学生为对象的研究显示,实验组(每天做眼保健操)和对照组(不做眼保健操)一年后的视力、屈光度等多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 即使横向对比,矛盾的结果也非常多。有的研究显示理视健眼操的效果比传统眼保健操好,[3]有的研究却显示不同眼保健操对学生的视力影响没有明显差异。[4]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都以未成年人为主,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视力的状态较不稳定。对于早已近视多年、眼球存在病理性改变的成年人来说,眼保健操的效果更加不确定。 其次,近视的成因也不支持眼保健操的治疗功效。 眼保健操的功效建立在调节紧张假说上。这种理论认为,长时间近处视物可以造成眼睛调节疲劳,导致睫状肌的灵活性消失,即使远视也不能放松,最终导致近视。[5] 但近年来的研究却越来越支持光照假说,认为光照是影响近视的关键因素。室外的光照更为充足、明亮,对维生素D的合成、视网膜多巴胺的释放都很有好处。所以,室外活动时间不足,有可能是近视的根本原因之一。 动物实验表明,和常规饲养的小鸡相比,每天接受一定量高水平光照的小鸡,更难出现近视;往实验动物的眼睛内注射多巴胺激动剂,可以抑制近视的进展。[6] 总的来说,要想缓解视疲劳,转转眼球是有效的;但成年人如果已经近视了,除了手术治疗就只能戴眼镜了。 真相 眼球操可缓解视疲劳,但无法治疗近视。 ? -------------------------------------------- 参考文献 【1】 雷建明. 眼保健操前后彩色多普勒观察眼球血流动力学改变[J].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 5(6): 446–447. 【2】齐建华. 眼保健操防治幼儿近视效果观察 [J][J]. 实用眼科杂志, 1991, 9(12): 760–760. 【3】张彩英, 王冬玉, 赵丽华等. 眼保健操对学生视力低下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杂志, 2007, 5(1): 12–13. 【4】赵蓉, 何鲜桂, 朱剑锋等. 不同眼保健操防控学生近视效果比较[J]. 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7): 852–855. 【5】胡诞宁. 近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眼视光学杂志, 2004, 6(1): 1–5. 【6】金菊香, 伍晓艳, 万宇辉等. 青少年户外活动与近视的关联[J]. 中国学校卫生, 2013, 34(11): 1284–1287. 凡来源署名为“蝌蚪五线谱”的内容,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editor@kedo.gov.cn。本网发布的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有侵权,文责自负。 ? 作者:赵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