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写作:临床SCI应该怎么写?
在我了解到的情况里一般人都对SCI有误解:就是莫名其妙的感觉很难发。当然也有一定的缘由,因为看到周围的人或以前的人比较难发。而这往往和毕业密切相关,因为许多高校都对此有硬性要求。
但其实当你看了很多的文献之后就会发现SCI对于外国人来说也只是普通的期刊,只是想着把自己的成果分享给大家,并没有刻意的说层次,特别是分区什么的。好的内容也会发在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期刊同样有灌水的文章。可能国内有更多的关注,然后分类分层次:普刊,核心(还有扩展库),EI,SCI;SCI中分1,2,3和4区。JCR分区是按25%分为4个区,而国内高校常用的是中科院对期刊的分区,更为严格,1区在期刊排名前百分之几(大约,具体数值记不清楚),不是按平均分配。
发SCI其实并不是特别难,之所以形成困难的局面主要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一种还未做已经被吓的畏手畏脚;其次是盲目跟风,不精心准备,选择期刊也很重要;不好发文章的方向不多,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认真对待。
(1)认真挑选和自己方向,特别是所投论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期刊,以防因和期刊范围不符而开始被拒,当然这也肯能有编辑的人为因素(判断不准);
(2)认真阅读作者投稿指南,句句斟酌,至少明白需要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及要求准备的各种提交文件;
(3)一一准备提交材料,最主要的当然是manuscript,内容充实有新意,实验模拟或重点突出,或相得益彰,关键还要表达清楚,突出创新点。所以cover letter,abstract,highlights,conclusion都很重要,有的期刊甚至需要专门写一个创新点说明,字数有限制,所以需要言简意赅,重点突出;
(4)反复修改论文,尽可能想如果自己是审稿人可能会提什么样的问题,提前想好,尽可能论文中解决;
(5)投稿,如果之前已投过的期刊还好,若属于首次,则应十分小心,提交的每一步操作都应仔细阅读其中的要求,然后操作或选填,切不可着急忙慌,时间长一些不重要,关键弄清楚,一般应预留半天的时间专门投稿,毕竟这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然后就是忙其它的事儿,过些时间关注一下期刊提交论文所处的状态,避免错过关键的状态变化时间节点(万一邮件不到位)。不管啥事儿还是应该尽量避免百密一疏的可能。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和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如果本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麻烦点下关注,下次我更新的时候就能及时收到提醒了,你的收藏、点赞、关注、留言和转发都是对我的鼓励。
欢迎关注公众号【科研情报站BioSCI】,这里有许多关于SCI的内容,快来和我一起畅聊科研吧,平时会解说各类科研基金、项目政策、期刊推荐、数据库挖掘、实验指南、资源共享等话题,让我们在这里定位科研,也读懂科研。
投诉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