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是以患者以及相应的患病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疾病的原因、诊断、预防、自然病程及预后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认识疾病的病因,并加以防治,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水平的目的。
由于研究过程中患者数量个体差异比较大,实验条件不易控制,临床研究涉及的范围也很广,为了保证研究资料的均衡性,排除影响因素,需要设计一定的原则,从而控制研究的可操作性、客观性以及合理性,
小编就临床医学科设计时所需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进行了一下总结,望大家参考。
一、伦理性原则
临床科研原则上是不可以用来做实验的,一般只能用观察或分析的省级方案来研究。面对防治方法的研究,只有在对药物安全性、方案可行性、技术成熟度有了全面了解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研究内容和诊断方案需要经过受试者的同意下,才可以进行试用,同事还需要符合伦理委员会的要求。
二、对照组原则
1、正常对照(空白对照):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实验中的空白组(不加任何的实验因素)和研究组的对比,证明实验因素的添加对对象人群的实验效应。如:药物试验中,给予和受试药物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来观察药物疗效。
2、阳性对照:指选用和受试品效果相似且已知的有效药物进行对比,比较诊疗方案结果的优劣,从而改进诊疗方案。
3、自身对照:在同一个受体或者群体上进行处理前后的比较,比较前后的病症差异性,衡量诊治的有效性。
4、模型对照:复制疾病模型,与实验组进行比较。
5、溶剂对照:有些受试品需要在特殊溶液中溶解,需要设立溶剂对照,排除溶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三、随机化原则
原则是随机分组,抽取可以代表总体的样本,减少抽样误差,样本的各项条件要尽可能一致,从而使处理因素产生的效应更加客观。随机化方法有抽签法、抛硬币法、随机数字取样等。
四、重复原则
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实验的样本数要足够,一次实验要有充分的重复。还用一个方面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一定要进行多次重复试验。
五、盲选法则
在观察研究时,并不能保证研究对自身和研究人员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下,对研究现象产生的观察性偏差,盲选法则则是最有效的避免方法。盲选法包括盲选、双盲和三盲。
引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