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已经告别了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自身发表了3、4篇SCI文章以及参与发表不少文章,获得过国家级别的奖励。自己在参与医学科研时,学习了很多,参悟了很多。所以想把这些经验以及想法分享给大家。
一、医学科研中注重的两个关键因素
一是思维,二是技术
1.思维:我的老板总是对我们说“他们必须是研究人员,而不是技术人员”,这在教育中经常被忽视。往往是老板提出新想法,然后分工,每个研究生可能只做一部分或者是跟着老板的思路走,加上研究生本身在实验最初可能花很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以及从未做过的事情,可想而知,最终只培养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在研究生阶段。但是,研究思维就像是航海中的指南针。没有它,科学研究最终将停滞不前。
2.技术:这里的技术是指实验的技术。有了好的想法,没有良好的实验条件和熟练的技术人员,科研思维也会变成“幻想”。也许我们都没有国外实验室那么高水平的实验设备,有些实验室可能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都是由研究生带出来的,所以会出现技术脱节的现象。但我们可以不断创造条件进行实验;如果实验条件不够,我们可以合作。当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目前的条件,通过研究思维来达到实验的最终目的,也可发表高分值的期刊。
二、怎样在研究生阶段更加充实自己
1.拒绝懒惰
付出的多,收获也会多。适当给自己压力也是促进自己进步的手段。在我与其他学生的接触中,很多学生都表现为“先收获后付出,甚至是不付出就想走捷径”。然而,其他人却表现出“先付出再收获,即使没有收获也要付出”,与人相处融洽,虽然每天都在忙碌,但最终的收获是非常大的,甚至终生受益。——学习了很多实验技能。“在帮助他人进行实验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压力我们需要适当,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要把动力变能力,能力变效力。要这样想:研究生不是终点,而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索的起始,所以我们更要加快步伐去学习、探索未知。
2.交流促进知识积累
自己学到的东西总是有限的,只有交流才能活起来。有很多研究生惧怕自己的导师,不敢主动与上司沟通,这可能会导致一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实验的目的和意义,这常常发生在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如果我们不与周围的人交流,仍然保持自学精神,这将导致许多实验挫折的重复,更不用说其他的优势。我们总是站在理论和书本的层面上,不能与实践充分结合。最后,要想超越别人并取得成功是很困难的。
3.保持谦虚的心态
谦虚、虚心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不谦虚反而骄傲,那谁会跟你分享自己的经验呢。
有一次,我的老板让我的一个高年级同学给我看他的论文答辩PPT,并帮我修改。我仔细地读了几遍,提出了十条我认为非常相关的建议。出乎意料的是,他找到了十个相应的理由,一个接一个地否决了我的建议。后来,在论文答辩当天,导师看了看他的PPT,提出了很多修改的意见。所以还是需要虚心的听取别人的意见。
这一阶段的经验阶段就介绍到这里了,下一阶段在给大家说说实验方面的技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