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写作之前,首先要了解以下几点内容:
(一)SCI论文基本要求
Originality(原创)、Solid evidence(证据确凿)、Significance(有意义)。因此,文章写作之前,一定要对自己的数据结果做一个大致分析。了解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否具有科学意义,是不是能解决一定的科研gap,我们数据是否能有效地说明这个问题。如果数据具备了以上几点,那就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二)SCI论文的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一篇研究论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其中红色标记的部分属于文章的主体,是本次讨论的重点。其他部分是属于作者信息的内容,不再赘述。
(三)SCI论文的写作顺序
写作SCI一定不要按部就班,从Abstract开始写,这样的写作方式容易找不到重点,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那么,正确的写作顺序如何?见下图:
(四)每一部分的写作要求:
1.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 Methods)的写作要求
(1)材料和方法部分的撰写需用一般过去时态。每一种方法最好设置小标题,能让读者一目了然。
(2)与中国式硕博毕业论文的写作方式不同,SCI材料和方法部分切忌流水账,一定要用精简的句子描述出实验做了哪些事。
(3)每一种试验方法尽量描述详细,指出重点试剂和仪器及其生产厂家。
(4)尽量使用被动语态。
(5)明确细胞、动物和病人来源,涉及动物和人的研究需要声明伦理委员会的支持,涉及人的研究还需要指明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情况。
(6)因为方法与结果是相互对应一致的,因此结果中出现的指标及其测定方法一定要呈现出来。同样,试验方法中也不要有和结果无关的话语。
(7)对已经发表过的方法,需要引用参考文献;若有改进之处,需要指明。
(8)有统计方法时,统计方法单独拿出一段来详细描述。需要指明统计软件、具体数值的分析方法、作图方法、P值意义等。
2. 结果(Results)的写作要求
(1)采用小标题形式,结果的内容应与方法保持一致。
(2)结果的描述应当与图表对应一致,但不要简单罗列图表内容,而应对图表进行高度凝练。
(3)对有具体数值的结果,最好列出具体数据。
(4)适当加一些说明性的语言,并附参考文献。
3. 引言(Introduction)的写作技巧
(1)引言的写作结构应由宏观到微观,从general到special的写作方式。首先提出研究领域的大背景,指出该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再结合相关的参考文献,列出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目前存在的gap。指出解决这个gap要做哪些工作。最后列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以及为什么本研究能解决这个gap。
(2)引言的时态要用现在时态,一般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必要时可以用过去时态。
(3)注重段落之间的连贯性和衔接性。
(4)一定要突出创新性。
(5)引言的描述点到为止,不要深入分析。
4. 讨论(Discussion)的写作方法
(1)讨论的结构一般不用很清晰,以事实为依据,自圆其说即可。第一段一般是要列出本研究的重要结果。然后分段深入讨论重要结果中的指标与主题的相关性。可以指出研究的缺陷和亮点。最后得出结论。
(2)讨论的时态一般是一般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涉及本研究结果时,要用一般过去时。
(3)讨论深度适可而止,避免跑题,要紧紧围绕实验课题展开讨论。
(4)讨论是对结果做出的推测。因此我们应结合前人研究文献进行推理,从而产生新观点、新看法、新理论。而不是凭空得出。
(5)讨论应展现本研究的最终意义。涉及临床研究的讨论的最终目的在于发现新诊断方法或治疗方法;涉及基础研究的讨论的最终目的在于发现新理论或新假设;涉及医疗器械类的文章的讨论最终目的在于新治疗或诊断手段。
5. 结论的写法
(1)结论一般自成一段。
(2)应指出本研究得出的最主要的结果及意义。
(3)结论是由讨论推测而来,因此不要使用肯定性的词汇,应加入推断性、假设性或建议性的词汇,如suggest, might, may等。
6. 摘要的写法:
(1)摘要一般少于250字。
(2)结构式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一个都不能少。
(3)写目的时可以加入一两句话描述背景。
(4)写方法时明确研究对象、分组方式和研究方法。
(5)列出关键结果,结果的描述要简练。
(6)结论是对结果的高度概括,突出研究的创新性和意义。
(7)一般使用过去时。
(8)尽量不要出现参考文献。
7. 题目的命名
(1)一般少于30字。
(2)精确:切忌空泛。必须准确反映本研究的核心内容,体现本研究的关键词汇,使得题目具有可检索性。不得超出文章内容范围。
(3)简洁:用最少的单词反映文章最核心的内容,尽量避免出现无关词汇如 a study 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
(4)用词规范,尽量避免出现缩写。